宋旭(1525-1606年),字初陽,號石門山人,浙江湖洲人,后徙居上海松江。宋旭一生喜云游,多居于寺廟精舍,日就禪燈孤榻,時人即用“發僧”來稱呼他,即帶發的僧人之意。后來他真的出家當了和尚,法名祖玄,自號天池發僧、景西居士等,具體卒年不詳,從他尚有1606年作品存世,知他此年還在世。
宋旭的畫法繼承明代吳門繪畫傳統,主要師法明四家之一的沈周,最擅長畫山水,兼善人物。山水畫在沈周的基礎上融其他名家畫法于一爐,并加入自己的理解,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雄勁古拙的畫風。宋旭精研古人之法,尤其對宋代李成、關仝、范寬三家推崇備至,曾說:“畫山水惟李成、關仝、范寬智妙入神,才高出類,三家鼎峙,百代標程,前古莫能方駕,近代難繼后塵!保ㄒ姟稛o聲詩史》卷三)由于他能遠師古人,近取成法,創出了有別于吳派繪畫的風格而自成一格,并對明末松江地區的畫家產生了長足的影響,世人遂稱其為“蘇松派”的開山之祖,明末趙左、沈士充等皆出其門下。

《萬山秋色圖》軸,明,宋旭繪,紙本,設色,
縱140.6cm,橫28.9cm,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本幅自識:“萬山秋色。萬歷庚辰初冬,檇李宋旭仿董北苑家法!扁j“石”、“門”聯珠朱文,“初旸”朱文印!案健睘槊魅f歷八年(1580年),作者時年56歲。
圖繪層巒疊嶂逶迤而上,古木紅葉遍植山谷之間,樓閣飛瀑掩映其中,山腳下溪隨路轉,水流潺潺,溪畔小徑上一文士策杖下山。本幅采用高遠式構圖,布局疏密有致,設色清淡,水墨秀潤,山頂多以“礬頭”和雜樹點綴,仿自董源。但該圖山石多染少皴,雜木豐茂,造景氣勢險峻,筆法蕭散,又受到了五代關仝、范寬和元代黃公望等人的影響。




《萬山秋色圖》軸,明,宋旭(局部)
(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編輯)
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: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中國山水畫藝術網聲明:中國山水畫藝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瀏覽者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,和本網站無任何關聯。